当前位置:九游网页版 > 校(院)部门 > 经济学教研部 > 党员之家

[思想修养] 立德树人,以德为先——记恩师黄灼明和黄铁苗

时间:2019-03-31 09:03:03 来源:本网原创稿 【字体:

谢庆彪

(九游(中国)2017届经济学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

       金秋时节,漫步在华农校园里,满园青翠郁葱。刚硕士毕业初为人师,面对众多年轻学生的青春面孔,透过他们纯真的眼神,感受到他们对大学生活的殷殷期待与对老师的深切信任。同时也感受到为人师者的价值与责任之重大,还体会到为人师者对于自身品德修养的要求,遂想起了自己硕士求学岁月的两位恩师黄灼明老师和黄铁苗老师。

       黄铁苗老师是我就读于九游(中国)时的恩师,研究生刚入学就给我们讲了感恩文化,他所弘扬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至善至真的理念,一直牢记于我心中。其后黄老师给经济学专业课讲授《资本论》专题,课上课下更是受到了老师的孜孜教诲,有感于其渊博学识与丰富阅历,触动于其对学生的认真负责。老师赠与了《黄铁苗文集》,至今珍藏。

       已经退休的黄灼明老师,是黄铁苗老师的恩师,多次偶遇于党校校园,与我这个晚生交谈甚多,在言谈中给了我很多指导与启示。后在图书馆借阅拜读了《黄灼明文集》,虽没机会亲自听到老师讲课,也了解到其峥嵘精彩的人生。通过两位老师的教导与阅读二老的文集,有感于他们同甘共苦的师生情谊,有感于他们薪火相传的品性历练,有感于他们专于学术的辛勤耕耘,有感于他们良苦用心的言传身教。

        一、生命教育。黄铁苗老师上专业课的第一课就是生命教育。老师特别引用保尔·柯察金的话教育我们:“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因此,人在一生中,要特别关爱生命。人生没有跳不过的坎,任何时候都不能有轻生之念。关爱生命就要注重身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伤毁。”同时,老师要求我们要注重身体锻炼,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他还告诉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他说熬夜就是熬生命。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白天抓紧学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言传身教,课间教我们怎么通过简单的下蹲站起方式放松提神。老师固定晚饭后要散步一小时,印象深刻是有一次与他出差在外吃完晚饭后,老师依旧坚守这个习惯,找地方散步一小时。黄灼明老师年岁已高,仍旧坚持工作奉献自己,每次在校园内外遇到都觉得精神抖擞步伐稳健,阅其文集方知老师一直坚持锻炼,身体健康而近几十年未住过医院。作为年轻人,可能会容易忽视健康的生活习惯,而两位老师在自己的言行中恪守着他们简朴的生命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与践行。

       二、立志教育。黄铁苗老师一直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读了黄灼明老师和黄铁苗老师的文章,感受到其背后的深厚分量。黄灼明老师和黄铁苗老师都经历过“文革”的曲折,在人生起伏中历经艰苦岁月,依旧矢志不渝,依旧昂扬不息,依旧笔耕不缀,就是凭着对自我志向与信念的坚持。老师在课上,列举了《劝学》“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又举出伟人毛泽东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等阐释志向,强调年轻人要志存高远。他运用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人类社会更是如此,其变化规律是从低级向高级,人类终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他以此教育我们要牢固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志向。同时,老师也着重强调志向的底线就是“不危害社会,不危害家人”,不能流芳百世也决不能遗臭万年,当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的气节。这是对当今功利浮躁时代的一种警示。作为社会的未来,我们立志不能无法无度,应该坚持人性的良知,立足于国家民族的需要,立志于做对社会有益的事业。

       三、感恩教育。黄铁苗老师在研究生入学第一课就教导我们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人一生都要怀着感恩的心情去生活。他还将自己写的感恩词、感慝曲和收集到的很多感恩资料发给我们每一位学生。在《感恩词》中,他写道:“感谢天、感谢地、感谢人,生命缘于父母亲,亲人关爱始长成;无限友情来社会,永怀一颗感恩心。”在《感恩曲》中,他写道:“常怀感恩心,常念相助人,常忆相聚缘,常存思念情,常葆进取心。人一生,要争先,步莫停;任凭艰难险阻,努力往前行。”这些朗朗上口、直指人心的词句使我们铭记于心。老师特别指出,感恩的本质是善良,失去了善心善念,感恩就无从谈起。卢梭说:“一个不懂得感动、感恩的人,就是一个最无知、最失败的人,也是最不值得别人尊重的人。”感恩生命,就会热爱生活,形成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感恩父母,就会努力尽孝,不断奋斗以回报长辈。感恩社会,就会奉献自我,形成服务社会的意识。老师的教诲,唤醒了我们的本真良知,让我们重新去思考人与外界的关系,怀着善心善念,做到知恩、感恩、报恩,构筑牢不可破的道德堤防,促进社会和谐与美好。

       四、品德教育。黄铁苗老师一直强调“煅造品性”,他特别强调不是“锻造”而是“煅造”,意喻如同焰火的淬炼才能铸造出好钢,期望每个学生在求学时光中能发生新的“煅造”,在锤炼中铸造自己的品质。老师教导我们“煅造”品德的追求是:勤敬谨忍,智乐勇强。其中最重要在于勤。他教导我们要珍惜时间,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世间绝无容易之出处,人生哪有空闲的光阴,要做到“事闲勿荒,事繁勿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生不要因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要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老师在退休返聘后仍每天工作到晚上,坚持给学生上课,坚持学术研究,周末假期无休息。深深感触到老师所获得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背后的付出,他用自己的言行教导学生“勤”的内涵。黄灼明老师的人生座右铭是“书写无悔人生,戒懒戒骄戒贪”,这十二个字简洁有力地彰显老师的品德追求与教育理念:戒懒,当勤;戒骄,当谦;戒贪,当廉;利己,利他,利社会,践行优良品德,收获无悔人生。老师的教诲鞭策着我们要形成注重道德、锤炼品德、勤于学业的习惯,争取早日将自己煅造为建设社会的好钢。

       五、能力教育。黄铁苗老师凭借着多年的教学经验,用心尽责地教导我们,作为文科研究生,强调我们需要练好“笔杆子”与“嘴巴子”,通过看、读、背、说,练就一张铁嘴,按照准、清、情、趣,演绎三尺讲台。作为研究生,要重视做学问,黄老师一直强调“读”与“写”的重要性。对于“读”,老师课上让我们阅读原著以及引导思考原著的涵义,虽然学经济学,但还要广泛涉及哲学、文化、科技等理论;此外,还让我们自己平时坚持大声晨读训练表达能力。对于“写”,其一,人家开口,我们动笔,坚持要我们勤作笔记,养成了这种习惯,在后来的上课、听讲座或者参加学术会议时,我都会勤做笔记,深感受益匪浅;其二,不动笔墨不读书,黄老师要求我们每天都要写一篇有关经济学的随笔,到期末他会给我们批阅点评,促使我们养成勤动笔的习惯。老师的良苦用心,让我们在正确的方法与习惯中提升自己,多练而出真知,多行而明事理。

       六、节约教育。黄铁苗老师几十年来研究节约问题,创立了“节约经济学”。他以极大的精力关注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浪费现象,大力倡导和践行节约理念,杜绝令人痛心的浪费行为。相关建议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省的重视,有的还被采纳和出台文件,从法律与制度层面为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支撑。在现实生活中,黄老师更是以身作则坚持节约。每次有老师在场一起吃饭,不管在哪里,他都要求不要浪费,点菜适量,争取“光盘行动”;老师参加会议或者外出时也都一律自己带水杯而不用瓶装水;打印论文草稿时老师的习惯是复印纸用双面打印或者用废纸单面打印。老师的节约理念与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自己以及受到老师教诲的同学,使我时刻注意,事无巨细都要养成不铺张浪费的习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以道为本,以德为先。在我的青春韶华里,有幸在黄华园承恩于两位黄姓恩师的教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给予我品德的塑造与智慧的启蒙,深感将受益终生。作为一名刚毕业没几年的硕士生,蒙领导之信任,在华农大经管学院担负了一个年级近千名本科生的辅导员。作为教育事业的一员,我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如何培养教育好比我更年轻的朋友们,现在我深深感觉到从两位恩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能够直接派上用场,但又深感不够。我衷心希望有一天能回炉党校,再听取两位恩师关于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重要思想,以更好地教育和帮助我讲台下的学生。

       人要用双手去创造世界,如果才学是人手中的一把利斧,品德就是挥斧的方向,德正则力坚,力坚则力半而功倍。两位恩师立德树人的坚定人本理念,爱岗敬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教书育人的深厚职业操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风范,值得我永远好好学习。我一定会以黄华园两位黄姓恩师为楷模,不忘初心,薪火相传,厚德明道,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在理论与实践中将两位恩师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紫荆校园里去点亮自己的教师生涯,照亮莘莘学子,将他们煅造成实现“中国梦”,撑起中华大厦的栋梁之才!

       (原载九游(中国)《研究生通讯》2019年第1期)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