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页版 > 党校声音

李 田: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时间:2023-05-15 14:29:28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科技创新是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和新机制的重要内核,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深刻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求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现代化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对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优化科技创新的系统性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环节、多个主体、多种要素。近年来,广东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步伐明显加快,连续6年领跑全国。与此同时,基础研究能力不足、科技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地区创新投入不平衡、科技金融支撑不足、战略科学家较为缺乏等问题仍较突出。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一方面强调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环节逐个击破,补齐短板弱项,实现全过程创新;另一方面突出创新生态链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不同主体在研发、生产、资本、人才等环节全面衔接、相互支撑,全链条激发各类创新要素活力,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在一个充满活力、可持续的创新生态中,世界级创新企业与创新集群会不断涌现,进而强化其所在城市或地区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形成良性循环。政府要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坚持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设计,做到总览全局,长远布局。要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协同发展、统一布局。积极推动跨区域(国际、国内)创新要素无缝对接和合理流动。

  深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

  广东毗邻港澳,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优势,已初步形成创新资源集聚空间格局。一是初步构建起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的“四粱八柱”,涵盖了广东所有优势学科领域和产业领域。二是依托中科院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布局建设,已建、在建和规划拟建的大科学装置达24个,部分装置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三是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在5G、超高清视频、高端电子元器件等领域打破一批技术瓶颈,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增强。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很大。2021年美国芯片行业研发投入达到805亿美元,占全球的55.8%,中国大陆研发投入仅占全球的3.1%。

  广东要持续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牵引,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推进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大科学装置和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提质增效。继续坚持“四个面向”,围绕“卡脖子”的关键领域,集聚力量进行科技攻关。结合企业需求、区域定位和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常态化梳理大湾区核心技术攻关需求清单,选准攻关方向和分阶段实现任务。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科技部门在全国乃至全球配置创新资源。

  同时,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加快培育战略人才力量。作为人口大省、创新大省,广东的战略人才力量仍显不足。要以高水平大学、科技型企业为重点,全面梳理高精尖人才清单,开展“靶向引才”,精准链接全球一流人才。对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要积极为其创造承担重大科技任务的机会,支持他们在引领重大原始创新、参与科技战略顶层设计、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发挥帅才作用。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广东在企业创新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在相关指标上连续6年领跑,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数、研发经费、国外技术引进金额、有效发明专利数等多项指标居全国首位,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43%;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万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5.7万家,全省A股上市企业中八成以上是高新技术企业;在第23届中国专利奖的261个广东获奖项目中,企业获奖数量占97.2%,创新主体地位显著。广东持续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全国首创“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大格局,已有全国100多所知名高校、中科院、央企的科研院所与大湾区内企业开展合作。加快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推动各类投资主体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全孵化链条,形成全国领先的孵化育成体系。全省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111家,众创空间1076家,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

  接下来,要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完善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支撑,金融机构支持,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共同体。以“链长+链主制”为抓手,形成龙头企业、科技型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的企业创新梯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关注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核心技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充分利用港澳高校优势,共同合作设立创业创新中心、科研机构等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作用,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提高全社会创新热情和成果转化效率

  与传统举国体制相比,新型举国体制具有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有机结合的特点,以实现最佳的科技资源配置。广东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抓住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契机,陆续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自主创新促进条例》等科技创新政策法规。科技部门要根据创新参与者类型和利益诉求,完善科技创新激励体系,使知识、人才和资金等创新要素在区域内充分流动,激发各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能力。深圳出台我国首部覆盖科技创新全生态链的地方性法规,作出了不少鼓励和保护科技创新的制度设计。其中,“同股不同权”既扩大了科创企业的融资渠道,又能减少其融资而导致的治理问题,有力地吸引全球创新人才和资源,促进企业创新。

  活化数字技术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蓬勃发展,不仅成为科学技术突破的重点领域,也引发了科技创新范式变革。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对组织协同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探索运用数字化手段,畅通政府和市场、企业与科研机构等的纵向和横向连结渠道。一是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发榜与揭榜实时化运行、市场需求与先进技术精准匹配、攻关问题与社会资源精准对接。在攻关过程中,可随时报送重大成果;打通大仪共享、科技金融等资源。二是通过数字技术让创新主体以快捷高效的方式收集、整理和共享信息和知识,并串联起科技创新全过程。各创新主体通过汇集不同来源、内容、维度的数据,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动态调整,从而实现大协同、大分工、大合作。同时整合省内外知识产权、科技文献、人才培养、产品发布数据等资源,丰富数据开放模式,构建科技创新知识图谱。

  

作者系九游(中国)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价值共创视角下我国制造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政策研究(20BGL101)”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2023年5月15日第A11版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