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践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推进广东“制造业当家”
“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发展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产物,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的生命力。作为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也是广东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必须一以贯之坚持的先导。
新发展理念的重大理论意义
(一)新发展理念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新发展理念。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跳出依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高投入、经济效益低产出的传统发展模式,从“三高一低”转变为新发展理念五个方面统筹协调的发展模式。站在当下回顾以往,可知新发展理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党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逻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政治逻辑等,系统总结高度概括而成的具有内在规律性的理念。也正是这种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使得在全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彰显出经济发展的规律性与强大的生命力。
(二)新发展理念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新发展理念作为一种先导式的理念,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社会意识范畴,正是由于将其科学地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用来指导实际工作,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才得以稳健持续,这也直接印证了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促进社会存在不断向前推进发展的基本原理。然而一种理念能够成为理论,除了需要满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外,更加需要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换言之,亦需要来源于实践。新发展理念的每个方面都直截了当地为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核心问题而提出。如新发展理念中的创新发展,正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如何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突破“卡脖子”难题等提出的一剂良药。其余四个方面,如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提出也是来源于相应实际问题的出现与解决问题的实践发展。五个方面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既对立又统一,在科学指导实际发展过程中不可偏废一方。可见,新发展理念一头连着理论,一头肩挑实践,在指导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协调发挥好内部五个方面的协同交互作用。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一)必须采用系统的眼光,用活用好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使用系统的眼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场合多次强调了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也要处理好五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从而全面立体把握新发展理念,才能更好地用活用好新发展理念。
(二)必须采用发展的眼光,常学常悟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作为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本身也正处于不断丰富和完善之中。尤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把握好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如何走好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必然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明确当下和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就其内容而言,对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需要常学常新、常学常悟、常学常用,紧紧扣住新发展理念的核心,时时把握好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以时代发展为背景更好地将新发展理念与实践相结合。
(三)必须采用政治的眼光,善用善为新发展理念
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样样是政治,样样离不开政治。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各种复杂的政治关系,始终保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学会用政治的眼光和高度看待发展问题,才能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全面把握学深悟透,在实际工作中动起来才能更加具有预见性和主动性。对于如何更好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各级领导干部必然要达到善用善为的水平标准。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高质量推进广东“制造业当家”
(一)坚持系统思维总体推动,注重产业集群综合协同效益提升
当前广东“双十”产业集群迅速发展,基本覆盖了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逐渐撑起了全省经济发展的脊梁,为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奠定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应对未来国内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应加大前瞻性布局和未来产业集群发展,针对性补齐产业链安全发展短板,提升不同产业链条的网络化、集群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增强产业集群综合协同发展能力。应加速“技术进链、企业进群、产业进带,缺链补位、短链拉长、弱链增强、同链错构”进程,重点围绕破解“卡脖子”难题,综合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全力推动区域支柱产业、未来产业、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固链,继续做强做优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引导社会生产要素不断向优势产业、未来产业集聚,推动产业网络化、集群化高效率错位互补发展。
(二)坚持发展思维目标导向,合理培育差异化品位化特色发展
广东区域发展差异较大,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产业发展特征鲜明,高质量推动“制造业当家”应充分发挥本省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分工特点、重点生产力空间布局等特有优势,积极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品牌,着力扶持支柱产业成长,大力推动主导产业差异化、集群化、数字化发展,合理纾解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产业发展同质化竞争压力,全面提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龙头企业发展能级,不断激活上下游产业链条发展活力,带动一批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同时,根据不同区域发展现状,依据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基础和重大布局,着重抓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积极认证、规划、培育新兴产业,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着力推动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和现有主导产业融合发展,为构建多元化、特色化的新兴产业体系提供必要条件。
(三)坚持长期思维一张蓝图绘到底,突出重点工作与基础工程
全面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稳步实现“制造业当家”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以前瞻性、战略性眼光制定长期性攻坚克难的特色产业成长计划,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同时,为全面把握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发展突变机遇、实现产业长期高质量平稳发展,应坚持以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基础,不断巩固拓展完善未来产业、区域支柱产业以及优势产业的协调融合发展,综合运用多种规划的接力形式协同突破宏观调控的固有思路,全力打造不同类型不同能级产业集群互补错位的安全发展新格局。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度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研究专项“‘一核一带一区’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GD22TW06-07)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3年第9、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