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艳梅 张雪峰:“两个结合”: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同时强调,“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一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就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他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党历史上最早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大论断。
“中国具体实际”包含中国“过去的”具体实际,也包括中国“现在的”具体实际。中国“过去的”具体实际,涵盖了绵延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所积淀下来的灿烂的中华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现在的”具体实际,囊括了近现代以降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不同的具体实际所担负的使命任务、面临的形势环境、取得的伟大成就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在“第二个结合”提出来之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蕴含在“中国具体实际”之中的。毛泽东曾经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特别是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新的飞跃,使马克思主义更具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成为中国的。
“第二个结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话语的表达形式,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有助于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贯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客观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马克思强调:“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至今,其优秀的部分,诸如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价值理念,已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起到了凝聚人心、激发斗志、促进国家民族认同、调节社会关系等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其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结合,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从而成为现代化的。
在“两个结合”中铸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能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回望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始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不同文化的彼此融合是互相成就的,既不是以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也不是两种文化简单糅合配制形成另一种异质文化。而是一个对自身文化传统不断进行“升级改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以一种批判的、革命的、全新的现代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驱除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惰性,促使其走向变革;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又把中华传统文化中仍然具有先进性和生命力的部分接纳到新型现代文化中,使其通过转型建构而获得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构整体性、动态稳定性及功能耦合性,是“两个结合”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先进文化形态。这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顺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契合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了极为关键的重要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要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不断铸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我们要充分发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其次,要坚持守正创新,紧跟时代步伐。我们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内化成为人民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最后,要实现精神的独立自主,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和精神家园,汇聚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要秉持开放包容,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向世界传播,使其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彰显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冼艳梅(广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雪峰(广东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硕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