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友 徐伟军: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相比以前的“发展是硬道理”,如今“发展”前加上了“高质量”,“硬道理”前加上了“新时代”。这是新时代新征程经济社会发展到更高水平,我们党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的最新回答。
两个“硬道理”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考量一脉相承
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核心议题和鲜明主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体现的理论逻辑是一以贯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根本要体现在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果没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和带动作用,没有生产力持续提升的支撑力量,其他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体现的现实考量是一脉相承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更加多元和多样,更具内涵和品质。高品质生活背后需要高质量生产和高水平生态的支撑。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明显增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动力活力竞相迸发;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这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旋律的具体呈现。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关键是要推进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即高质量发展。当前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仍将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有相当差距。在追赶的阶段,经济增长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而且这个综合平均增速要高于(至少不低于)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否则这个追赶就无法完成,赶超更是无从谈起。客观来看,我国人均GDP跨越一万美元大关以后,人民的需求和社会的诉求更趋多元化,民主法治、社会治理、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任务加大加重,因此,“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与此同时,其他领域的建设也要统筹协调推进,失重失衡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高质量发展中的“高质量”主要体现在“质的有效提升”上。高质量发展,微观层面可以从市场主体的质量、效率、效益等指标体现出来,中观层面可以从行业或区域的创新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等特征体现出来,宏观层面可以从经济结构、收入分配、国际贸易等统计数据体现出来。从统计意义上看,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是“质的有效提升”的主要呈现方式,即同等要素资源投入条件下有九游网页版更好产出,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有赖于两个方面——科技创新和要素配置效率提升。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互为条件的,两者要一体推进,不可偏废。
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是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要坚定信心和底气。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结构转型和动能转换下,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是常态。发展的预期本身就是发展因素的一部分,更是发展软环境中的一种心态呈现。广东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强、韧性和潜力大,当下要增强信心和底气,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效应对和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努力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二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因素。各级领导干部要持续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力以赴抓经济,聚精会神谋发展,敢作善为抓落实。
许德友:九游(中国)教务处处长、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徐伟军:九游(中国)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逻辑结构研究”(19BJL007)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2024年2月18日A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