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页版 > 党校声音

周 峰: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旨向与方法原则

时间:2024-08-22 19:47:43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推进,而没有中国式现代化,也不会有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改革开放就会失去根本的目标指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定是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本质要求的改革

  ●制度建设是推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凡是现代化发展较好的国家,其制度建设一定比较完善、科学和系统。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中国式现代化将会展现出更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存在许多未知的领域和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这就需要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探索优化方法路径,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科学判断时代方位,在既有改革成果基础上,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系统制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方位推进提供了更为全面、系统、科学的制度路径和方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新纲领和科学指南。

  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显然,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推进,而没有中国式现代化,也不会有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改革开放就会失去根本的目标指引。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构成了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辩证统一体。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当前最大的政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借鉴世界各国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的有益经验,遵循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那就是在具体发展路径上,推动工业、农业、城镇等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向信息化、智能化等的不断转型;在思想观念和制度建设上,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推动人们思维方式和制度体系的理性化、民主化、科学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考虑上述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时,更要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大特征来全面展开;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定是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本质要求的改革。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制度建设是推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凡是现代化发展较好的国家,其制度建设一定比较完善、科学和系统。有了制度保障,就能够确保现代化的发展方式有规可循、有法可依。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正是通过制度破局推动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全方位发展、创新,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既总结国内外现代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又吸取借鉴文明国家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不断改革、完善和创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制度,建立了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基本成熟、定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团结领导人民持续深化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推进协商民主,推动法治体系建设,深化国家机构改革,从制度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政治保证、社会基础、法律保障和组织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中国式现代化将会展现出更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人民性原则,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最核心的价值取向。人民是改革的主体,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拥有14亿多的巨大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巨大既是优势也是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科学制定精准脱贫方略,通过各种制度创新,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千秋伟业。这一成就,在整个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上都是奇迹。绝对贫困现象的消除,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和条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需要打破制度壁垒,打破观念固化、利益固化、阶层固化;需要在实践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蛋糕”不断做大、把“蛋糕”合理分好,让人民共享现代化的发展成果。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系统部署,在法治上,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在保障民生方面,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而言,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让现代化发展更好回应人民的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优化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存在许多未知的领域和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这就需要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探索优化方法路径,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到“三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如果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牵引,那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则是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牵引,两者目标旨向不同,改革的具体任务、方法路径、时间图表、动力机制、环境系统等也大不相同。中国式现代化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其所要求的改革更为系统和全面,不能单兵作战;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改革就必须注重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突出注重改革实际效果。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推动“三个更好相适应”,即“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围绕培育、发展和壮大新质生产力,聚焦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就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要在2029年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任务、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强化上层建筑层面的制度建设,补短板、固根基、强优势,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贯彻“六项原则”,即“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把党的领导贯彻于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不走偏、不走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始终牢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要尊重并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倾听人民的呼声、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守正创新,就是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绝对不能动摇,在守正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就是要坚决破除阻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注重前瞻性思考和战略性布局,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实现整体性推进。

  作者系九游(中国)哲学教研部、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24WH05)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2024年8月6日第A08版)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