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峰:新时代文艺事业的使命与责任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十年来,中国文艺界坚定文化自信、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中国文艺事业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新气象,一系列精品力作和优秀的文艺作品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有利文化条件和强大精神力量。
展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和文化事业的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于文艺文化事业的各方面全过程,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主体性,切实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要始终牢记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百年多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广大文艺工作者高擎民族精神火炬,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定不移地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以音乐、美术、电影、文学、戏剧等各种类型的艺术形式,为国家和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智慧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离不开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丰厚精神产品。这些精神产品是激励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精神武器,是塑造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强大力量。
新时代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更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己任,与人民同向同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作出一系列精品力作,不仅极大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生成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文明基础。中国文艺事业正在迎来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离不开文艺的滋养。文艺工作都是为一定上层建筑所服务的,它并不会远离上层建筑本身,它会通过反映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及其社会结构的历史变迁,以其特有的精神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创造,来影响、塑造、引领整个社会有机体的既定现实及发展方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对于今天的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始终以强大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围绕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始终能够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文艺工作者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人民需要文艺精神的滋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的“美好生活”不仅指人民对物质生活的更高追求,更表现出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也就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成功。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社科工作者,应该紧紧依靠人民,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我们的文艺社科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走入新时代人民群众中去,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创作、把学问写在祖国大地上、写进人民群众心坎里。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列宁说:“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们。它必须在群众中间唤起艺术家,并使他们得到发展。”离开了人民的创作,文艺本身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马克思曾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毛泽东同志则进一步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用以创作的根本源泉。我们看到,所有伟大文艺家及其文艺作品,如鲁迅的《呐喊》、老舍的《骆驼祥子》、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等,无一不是因人民而写、因人民而取得重大成就。今天的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
尤其是在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方面,我们要不断创作出高质量的文艺作品,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要加强文艺体制机制改革,创造中国文艺事业新辉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这一重要精神,为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改革中,加大政府对文艺创作生产服务的领导与支持。文艺事业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也具有公共产品的公共性特质。因此,文艺创作要在抓好意识形态建设的同时,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对文艺创作生产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切实用好文化领域国家基金和专项资金,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为广大文艺人才和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提供税费减免、资金扶持、场地设施服务、活动组织管理等便利和支持。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当多的文艺创作人才和团队已经脱离政府体制,成为走向市场化的自由创作主体。我们要加大对这些文艺创作主体的关注、支持与帮助,尤其是在文艺文化产品的社会服务方面,要能够积极借助政府力量,办好各种类型的文艺创作展示、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利用传统报刊、电视广播和新型媒体、矩阵平台,为优质文艺作品提供九游网页版集中展示。各级文联、作协等组织,要强化主动性与组织性,帮助广大文艺人才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人民群众生活,提高文艺创作生产能力和水平。
在改革中加强对文艺创作生产的引导。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弘,志远则旨永。一切优秀文艺作品都是形式表达与思想内容的有机统一,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就强调指出:“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文艺创作,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生产九游网页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文艺精品。
尤其是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文艺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创作形式。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不仅给网络文艺创作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一些有悖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产品。对于不讲格调只讲庸俗,不讲品位只讲金钱的文艺作品,要严格管理和坚决打击,切实引导文艺文化领域向上向善、求真求美。文艺要效益,但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建设中国特色文艺理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具有深远意义。广东正在全力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挖掘岭南文化的深层基因,实现岭南文化的创新发展,为广东文艺培育出规模宏大的文艺理论人才队伍,创作出九游网页版反映时代图谱的精品佳作,为构建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为推进中国式化现代化行稳致远作出自己应有的智力贡献。
(本文系广东省202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GD24WH05、广东省2024年度重点项目GD24ESQ0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九游(中国)哲学部、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