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页版 > 党校声音

张谨:培根铸魂 守正创新

时间:2019-04-24 17:07:47 来源:本网原创稿 【字体: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9-04-22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书写者和传播者,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今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在听取意见和建议后,发表重要讲话。在他看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核心旨趣就是通过创作优秀作品培根铸魂,在回答现实问题中守正创新。

  以高度文化自觉坚守正确价值立场。从历史上看,凡是卓有成就的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具有远大的革命理想、崇高的家国情怀,他们能够把个人的学术追求、艺术梦想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结合起来。新时代,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政治、意识形态等领域的重大风险。因此,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务必努力探索把理想信仰、政治观念、文化思想、社会制度转化为社会普遍认同的文化品格,尽快破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有关“谁来说”“对谁说”“说什么”“怎样说”的理论与实践难题,切实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认同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既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又要善于用学术讲政治、用文化讲品位、用艺术讲责任。探寻主流文化引领多样文化的内在规律,构筑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紧密团结的内化之纬,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外化之程。

  以求真务实精神引领时代新风尚。无论是文化艺术作品,还是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即使是非现实主义作品,也不是空穴来风,总是建立在对某一时代社会生活的深刻体悟基础之上。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逻辑缜密的理性思辨,在激浊扬清、传播社会正能量的过程中彰显时代伟力。作为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首先,必须善于观照现实。走出书斋,深入实际做好调查研究,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重点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如果闭门造车、凭空杜撰,甚至拱默尸禄、一无所见,就不能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甚至会被时代所淘汰,为社会所诟病。其次,必须勤于理论思考。任何社会现象背后都隐含着一定的原因,任何一部优秀作品都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高度。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纷繁复杂的事实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运用抽象—具体、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多种思维方法精心提炼,才能揭示真理、发现规律。最后,必须乐于为时代明德。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鱼目混珠,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文化环境中,要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就要敢于以正压邪、弘扬美德,善于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从而形成去恶从善、和谐有序的良好社会氛围。

  以过硬专业水准打造个性化文化品牌。文化艺术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智力密集性劳动,没有尽职尽责的工作作风、独树一帜的创新成果,就很难享有一席之地。为此,必须精益求精、多出精品。一是运用优秀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做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的清理、统计、归类、分析、转化工作,将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经典内容与现代文化的完美形式结合起来,再现其价值神韵,绽放其审美意象;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精髓具象化、具体化,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法启迪思想、净化灵魂、温润心灵。二是运用高新技术塑造文化品牌。要站在高新技术领域最前沿,找准其与文化产品的最佳结合点,致力于生产出具有符号表征性和价值增值空间的文化产品,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经营模式。三是运用政策制度支撑文化品牌。文化品牌集物质性与文化性于一体,具有综合性、整体性、思想性、鉴赏性等特征。它形成的关键靠人才,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需要科学的办法举措作保障。通过完善系列政策制度,真正做到礼贤下士、知人善任。

  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主体是全体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客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的介体是文化建设。满足人民文化生活需要、文化情感归属需要、文化价值实现需要,是坚定和提升文化自信的根本要件。具体来讲,其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种类、需求层次相应发生变化,对文化艺术作品以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质量、品位、风格等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只有了解人民、深入人民,同人民打成一片,才能得到创作的灵感和源泉,才会有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其二,坚持教育人民、感化人民。让人民从“教化—展示”“体验—熏陶”层面,获得对中华文化发展脉络、地位作用的感性认知和情感归属;从“跨文化思维—多维度思维”“沟通引领—传播同化”层面,获得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比较优势的心理认同和社会认同。其三,坚持书写人民、歌唱人民。要有爱护人民之心、温暖人民之心、表达人民心声;要有宣传人民之情、描绘人民之情、赞美人民之情。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教授)

转自:《南方日报》(2019年04月22日第A13版)content_7795234.htm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