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页版 > 党校声音

段华明:中国革命成功秘诀在广阔农村

时间:2019-08-26 09:58:47 来源:本网原创稿 【字体: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9-08-26

  广东海丰县历来土豪劣绅、贪官污吏猬集。自从有了5万户25万人的农民协会,便比广东任何县都要清明——县知事不敢为恶,收征官吏不敢额外刮钱,全县没有土匪,土豪劣绅鱼肉乡民的事几乎绝迹。

  彭湃,被称为“农民王”,是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1922年,他就在故乡海丰及附近地区组织农会,发动农民进行减租斗争。他是留学日本的知识分子,出身于工商地主家庭。然而,他脱下学生装,换上粗布衣,头戴斗笠,到田间与农民交朋友,还把祖父留给他的田契当众烧毁。农民不明白农会是什么,他就把农会叫“贫人党”。家乡农民爱戴他,给了他一个亲切称呼——“湃哥”。正是这个“湃哥”,在国共合作任国民党农民部秘书时,提议创办农讲所,培养农民运动骨干。当广州商团叛乱时,率领党的第一支农民武装——广东农团军参加了战斗。

  最初,党的工作重点放在城市,陈独秀认为农民“保守、散漫、难以加入革命运动”。当时党内下决心深入到广大农民中去做艰苦工作的同志还不多见,真正以主要精力投入的只有以毛泽东、彭湃为代表的部分热血青年。

  1927年初,毛泽东用了32天、徒步700多公里考察了湖南五县,在武昌农讲所附近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陈独秀接到搁置不理,中央分管宣传的瞿秋白倍加赞赏:“这样的文章都不敢登,还革什么命!”便决定以党的名义发表并出单行本,还连夜写了1500字热情洋溢的序言:“中国革命家都要代表三万万农民说话做事,到前线去奋斗,毛泽东不过开始罢了。中国的革命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和读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一样。”

  广州农讲所第六期结业,毛泽东对学员的鼓动指向明确而有感染力:跑到你那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乡村中间去,夏天晒着酷热的太阳,冬天冒着严寒的风雪,搀着农民的手,问他们痛苦些什么,问他们要些什么。从他们的痛苦与需要中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向土豪劣绅争斗;引导他们与城市的工人、学生等革命力量合作,建立起联合战线;引导他们参与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回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起义失利后,率领队伍向敌人控制力量比较薄弱的罗霄山脉南移,以保存实力,再图发展时机。9月19日,部队经过艰苦战斗到达湖南浏阳县文家市,毛泽东指着地图形象地比喻:“这像眉毛一样的地方,适宜做我们的落脚点,我们就是要到这里去当‘山大王’。”这是从进攻大城市到向农村进军,中国革命开始了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朱德毛泽东会师井冈山,红军最终在农村站稳了脚,成为中国革命的象征。

  在罗霄山脉,毛泽东思索着怎样从脚下开始,走出一条中国革命自己的道路。井冈山的星星之火,迅速蔓延到全国十几块偏远的农村。工农武装割据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说明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使浴血奋战中的共产党人再次燃起希望之火。中国革命最终走上以农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历史已经证明,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打土豪,分田地,把亿万农民革命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共产党到了哪里,都深得广大贫苦农民拥护。毛泽东用“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诗句,形容在根据地轰轰烈烈大搞土地革命的情景。许多农民家门贴上“田无荒地,野无游民”的对联。这是土地革命后农村新面貌的写照。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到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村去,怎样建立一个工人阶级性质的政党,领导一支由农民武装起来的军队呢?1929年12月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红四军党的“九大”明确: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机制性的制度探索和坚定信仰的建立,解决了在农村环境中,用无产阶级思想建设党和军队的问题。这是中国革命的独创。

  问道寰宇,上下求索,中国革命成功的秘诀,正蕴藏在广阔的农村!

  作者系九游(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转自:《南方日报》(2019年08月26日第A11版)content_7818392.htm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