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谨:党和人民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9-12-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制度系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以马克思主义有关未来社会主义制度的设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丰富和发展,使其朝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完善、更加巩固的宏伟目标迈进,其优越性得到充分彰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国家制度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中使制度确立定型
马克思、恩格斯在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同时,提出了未来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权力后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形式及基本原则。他们主张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权形式上应该采取民主共和制;在国家结构上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统一;在政治权力结构上保持立法权与行政权相融合;在国家管理形式上坚持人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在经济制度上,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构想与中国革命的客观现实相联系,一切制度安排紧紧围绕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而展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我国建立起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也不同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地反思了极左思想给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带来的危害,以思想大解放引领改革开放。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既对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又合理吸收发达国家管理制度中的先进成分;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演进过程中不断得到升华和认同,使之日趋定型。
在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使制度不断发展
社会变革推动制度变革,社会变革蕴含制度变革。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人民当家做主,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些历史性蜕变,表现为一系列制度转换和制度创新,真实地勾勒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发展逻辑。在经济制度建设方面,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框架;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组织形式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健全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程;将法治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在文化制度建设方面,转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机制已经形成。在社会民生制度建设方面,开创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建立起多举措、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可见,发展着的制度体系体现了连续整体性与统筹协调性的动态统一。
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问题中使制度逐渐完善
生产力发展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根本原因。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所呈现出的新特点,是社会制度变革的理论依据和催化剂。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与“三座大山”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在对比各种制度的利弊中,努力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制度建设聚焦于“三大改造”和基本制度的创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与此相适应,一切制度建设都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己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靠的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推动制度创新的动力之源。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而人民的需要更加广泛,需求层次更高,诸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要素成为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从改革开放初期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到新时代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这一演变过程生动刻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的历史轨迹。
在应对国内外各种危机和挑战中使制度更加成熟巩固
判断一个社会制度是否科学,还要看它是否稳定、能否推陈出新、能否为解决重大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行动向导。从1989年东欧剧变到1991年苏联解体,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3年非典疫情及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从2014年香港“占中”事件到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以及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这些重大事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最严峻考验,它在应对挑战、化解危机中充分显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坚不可摧的巨大力量和自我完善的超强能力。尽管“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没有变,坚决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变;我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话语表达转化为对“历史终结论”“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反动思潮进行批判的强劲效能,以制度创新、制度发展、制度完善来回应各种理论困惑、解决各种实践难题;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斗争中丰富和完善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对外开放体系、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随着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取得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一个更加成熟而巩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在世人面前并以其魅力折服世人。
作者系九游(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转自:《南方日报》(2019年12月09日第A13版)content_78371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