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运:先行探路为强党善治贡献地方经验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9-12-2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善治中国的新征程。现代治理的顶层设计出于中央,实践探索系于地方。近年来,广东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立足党建引领同步、促进有效治理、推进均衡共享、激发基层活力等关键支点,先行探路,为强党善治贡献了生动的地方经验。
始终坚持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的“经济奇迹”和“稳定奇迹”备受关注,道路选择、制度优势、发展绩效震撼西方大国,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
广东国际化程度高,毗邻香港、澳门,直面“姓社”“姓资”交锋,意识形态风险复杂,始终坚持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优势。近年来,广东坚持党建引领同步,使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相结合。一是通过党组织建设重心下移、新兴领域党的建设拓展、基层党建基础保障提高,推进党的建设全面有效覆盖。二是通过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党建标准化、驻点直接联系群众,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力。三是通过做实城乡网格党建、引领基层民主协商、统筹外来人口融入,形成一核驱动、多方参与、全面协同、活力有序的现代治理格局。
探寻超大规模地区的有效治理
中国领土幅员辽阔,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居于世界前列,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突飞猛进,社会流动频密,社会风险复杂,治理负荷极大。
截至2018年,广东常住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居于全国首位,城镇化率、市场经济水平全国领先,却也率先面对社会利益格局调整,涉农涉土、涉劳资、涉环保、涉金融等领域不稳定现象抬头。近年来,广东坚持“四面出击,智能精细”,建构人际、社会、安全、人心四重秩序。一是通过稳定形势研判、社会风险评估、专项问题治理、政策问题批量处置、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二是通过高精度智能预警、立体化社会监控、大数据算法侦查,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三是建立省级防灾救灾信息系统和联合值守、在线监控、决策会商、指挥调度、新闻发布一体指挥中枢,形成“一套规矩管应急”“一套数据管风险”“一个平台管指挥”,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四是健全宣传引导、偏差疏导、专业督导、重点辅导机制,聚焦重点和特殊群体,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先行发展区域的均衡共享
中国不同地区先天具有基础条件之别、资源禀赋之异,后天又有政策差异,沿海与内地、东部与中西部发展存在差距。
广东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差异很大,城乡之间教育、医疗、社保资源配置不均,社会群体先富与积贫并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悬殊。近年来,广东坚持“弄清底数,分好蛋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一是持续推进“深调研”,健全全省户籍人员、来粤人员跟踪统计和治理机构编制配备、政策资源配置机制,确定差异化的地区治理目标。二是统筹规划“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区域和城乡的治理协同;通过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基础设施覆盖、社会资本导入,推进政策资源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倾斜;通过产业转移、对口帮扶、技术支援、精准扶贫,推进城乡区域的帮扶带动。三是通过产村联动、乡村互助、人才下乡,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四是通过户籍政策差别化调整、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多元群体参与基层共治,推进在粤人口全面融合。
激发深化改革开放的基层活力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需要领导干部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勇于挑重担子、接烫手山芋。
广东率先闯入全面深化改革“无人区”,亟需先行探路制度、体制和机制优化,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心、积极性和创造力。近年来,广东坚持“以小见大,激发活力”,建设基层治理小生态,营造干事创业大环境。一是深化基层减负。推进清理规范村居事务、挂牌和工作台账,逐步健全行政事权下沉审核机制和费随事转配套机制;推进规范地市自行设置的督促检查考核项目,压减“痕迹管理”指令。二是推进权力下沉。推动规划参与权、决策建议权、综合执法指挥调度权、资源支配权等向村居下沉,让基层有名分做事、有资源办事、有能力干事。三是讲好广东故事。打造红色村、示范村、品牌村等标杆样本,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推进治理创新传播,搭建广东治理创新实践和干部群众担当作为的多元展示平台。
作者系九游(中国)行政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转自:《南方日报》(2019年12月23日第A14版)content_78397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