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页版 > 党校声音

陈晓运:以“大历史观”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

时间:2021-04-06 16:31:02 来源:《南方》杂志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求全党树立大历史观、探究历史规律、从历史中获得启迪。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关键是立足大历史的长周期和宽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求全党树立大历史观、探究历史规律、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纵贯古今、环顾世界、呼应时代的自觉与自信,闪烁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关键是立足大历史的长周期和宽视野,以近代中国人民180年斗争史、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探索史、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为镜,领悟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

  以近代中国人民180年斗争史为镜,领悟中国共产党百年之“能”

  斗争源于屈辱。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中国在近代被世界快速发展的浪潮甩在了后面。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轰击下,中国危机四起、人民苦难深重,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丧权辱国,处于“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满腔都是血泪,无处着悲歌”的悲苦境地,形成了旧中国长期无法消除的病疠。

  斗士起于危局。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懈探索,寻找救国救民道路,却在很长时间内都抱憾而终。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农民起义、君主立宪、资产阶级共和制等种种救国方案都相继失败。为了探求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横空出世,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的坚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100年来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

  中国共产党救国有效、富国有力、强国有方,“能”的基础是坚守初心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面临生死考验,中国共产党人血雨腥风而不退、血流成河而不惧、深陷牢狱而不屈,用我百战成钢,换得山河无恙,书写“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面对时代考验,面向9000多万党员、400多万基层组织,习近平总书记秉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大气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大境界、“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依靠斗争赢得未来”的大智慧,带领全党全国全社会,把全面从严治党进行到底,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锻造了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让初心薪火相传、让使命永担在肩。百年以降,中国共产党成功领导了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让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日益进入世界舞台中央。

  以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探索史为镜,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好”

  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历经300余年。1516年托马斯·莫尔设想了以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为特色的乌托邦,开启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19世纪圣西门的《新基督教》、傅立叶的《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和欧文的《新道德世界书》在理论上阐明了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设计了未来理想社会主义制度、扬弃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汲取其思想养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以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1867年的《资本论》和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为标志,框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走向中国,延绵已逾170年。“共产主义的幽灵”早先在欧洲游荡,循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集结号,成就了共产主义同盟、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成就了俄国十月革命,锻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后逐步输入包括中国在内的一系列寻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国家。百年以降,科学社会主义拯救了中国,中国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成为“西方之乱”之下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光辉的燎原星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好”的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先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面向中国的特殊国情、革命的长期过程,始终保持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警觉,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实践检验真理,创造性解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以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为镜,领悟马克思主义百年之“行”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延绵不绝的文明历史。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超大规模”“超长延续”一直是“中国特色”——极大的疆域面积、极高的人口规模、极强的文化传承,山林湖海多样河山、汉满壮回多个民族、吴音客韵多元语言、佛道天主多类信仰,历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始终作为一个完整的国家实体、政治统一体和文明共同体长期延续。传承这样一个文明、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不容易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之花”涵育“中国特色”的“实践之火”,在封建主义桎梏和帝国主义压迫背景下激发古老国度的图强活力,用科学理论接续5000年的中华传统文化脉络,达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亦能“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跳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避开走马灯般的改朝换代,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先进分子经由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洗礼,检视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一系列理论,逐渐接纳和确认马克思主义。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一进入中国,就站立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创立者高呼“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奋斗者高喊“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马克思主义具有人民性、实践性、斗争性,“行”的要诀是坚信科学真理。中国共产党立足历史唯物主义,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动态演进中把握了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把握了中华民族向“终极社会形态”演进的发展趋势;立足辩证唯物主义,坚持“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坚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面向“两个百年”、胸怀“两个大局”,做好自己的事情;立足科学社会主义,把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同马克思主义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中持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本文责编/张蓓蕾

(作者系九游(中国)行政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1年第6期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