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运 张文杰: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支点
“十四五”时期,广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重要讲话精神,广东协调推动高标准党建、高层次共享、高效能数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价值和技术支点,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应有之义。
以高标准党建夯实高质量发展政治支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部署。让党的领导贯穿于高质量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必须推进高标准党建。
一方面,双向拓展,推动党的领导全面覆盖。针对城乡接合部、流动党员集中地、社会组织、工业园区、商圈楼宇等基层党建的新领域和空白点,横向拓展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特别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数字化转型需要,加强党对互联网新业态的领导;结合推进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加强党对新兴社会组织的领导,将党建工作嵌入新业态、新组织的发展过程。针对城乡基层治理点多面广、条块分割严重、部门权责不清,以及党建与治理“两张皮”问题,纵向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把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推进基层党组织统一领导、条块统筹协作、部门联勤联动,推进基础网格、智慧网格和党建网格有机融合,健全党建引领的网格化治理体系;依托群团、激活社会,促进党政机构同群团组织功能有机衔接;深化建构城乡民主协商机制,健全公民有序参与的标准化运行体系,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另一方面,同步发力,深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抓实思想建设,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完善多层级学习、全覆盖宣讲、大众化阐释的理论武装体系。抓实规范建设,制定全省城乡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领域党组织高质量建设指导意见。抓实组织整顿,推进新一轮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工作。抓实班子建设,深化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党员人才回乡计划”,实现“村(居)推、镇(街)选、县(区)考察”培养选拔制度,精准派驻优秀干部担任村(社区)书记。抓实队伍建设,深化实施南粤党员“先锋工程”,构建党员发展、管理和退出的完整链条。抓实标杆示范,打造一批红色资源丰富、时代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广泛的基层党建示范点和城乡示范村(社区),带动全省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新台阶。
以高层次共享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支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部署。彰显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特色,必须推进高层次共享。
一方面,打响高品质城乡协调发展攻坚战。以“扩圈”为抓手,持续深化“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扩大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体系的辐射圈,跨越行政区域限定将毗邻珠三角的粤东西北城市中心区容纳进来,进一步扩充珠三角地区的发展腹地,带动周边地区振兴发展;以“强链”为抓手,聚焦产业发展协作化、分工精细化、融合普遍化的大趋势,突破跨行政区协作,推进产业链互补招商,把区域合作贯彻在各地市的“十四五”规划之中;以“赋权”为抓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数量合理、质量相近、方便可及性大致相同,构建优质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以“破局”为抓手,锻造一批进取型干部人才队伍,把勇于担当、敢于碰硬、善于破局的干部选派到粤东西北地市、县区党政担任“一把手”,营造“闯、创、干”氛围。
另一方面,打响高水平民生福祉增长持久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深化“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粤港澳大湾区劳动仲裁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一批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示范城市。打造一批彰显新时代广东精神的文化地标,完善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志愿之城”“慈善之城”。借鉴国际各大湾区发展经验,完善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规政策体系,创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机制。健全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疫情联防联控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医疗救助和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疗保障规范,发挥财政和社会保障兜底作用。
以高效能数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针对性地部署对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具有牵引性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加快数字化发展”。突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成色,必须推进高效能数治。
一方面,加快建设“数字广东”。围绕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数字化发展重点领域,聚焦数字技术创新、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构建、数据要素高效配置、核心产业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关键环节,系统谋划推进、统筹资源要素、创新体制机制。比如,构建面向未来的先进算力基础设施、营造数字技术创新发展生态、推动公共数据共享开发利用;再如,立足供给侧,抓好“新基建”,瞄准移动互联网、5G应用、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超高清视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推动产业数字化。立足需求侧,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周边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建设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推进数字产业化。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数治广东”。加快构筑美好数字化生活新图景,大力发展智慧化便捷公共服务、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便民惠民智慧社区,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社区民生智慧应用,开展社区智慧微改造,提升社区生活服务和社区基层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围绕民众广泛关注的医疗、教育、社保、交通、就业、养老服务等实际需求,创新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技术基础供给,打造均衡优质的消费互联网。加快构建数字化平安广东新图景,建设广东省社会稳定态势泛在智能感知平台,健全粤港澳大湾区信息跨域通报机制,健全社会需求识别、利益分析、冲突预警和应急处突机制。加快建设更加牢固的智慧社会“防火墙”,根据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实践做必要的政策设定,通过法治化途径使一些原则程序化,重点加强“数字经济”新型业态的信息监测,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管理。
陈晓运(九游(中国)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张文杰(广州市增城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增城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本文责编∕张蓓蕾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