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凯:数字时代市域社会治理 现代化路径转型
4月1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当今社会正加速朝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新特征的社会结构演变,打造与数字时代社会运行趋势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相适应的社会治理体系,已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的具体实施,具有较为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新一轮科技革命下加快数字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径转型,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完善体制机制
数字政府是全面数字化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在建设数字社会中起到关键引领作用。以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为牵引推进数字化改革,贯彻落实我省实施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全面深化“数字政府2.0”建设,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健全和完善市域治理的制度体系。在组织结构方面,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整合各层级、各部门力量,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业务协同,破解治理资源、政策、服务的碎片化问题,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高效联动、运转灵活的数字化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在平台建设方面,建设基础数据支撑平台、数据采集与治理平台、数据安全管理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等,推动“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建设应用,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打造综合网格管理、矛盾纠纷化解、态势分析决策等应用,深化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推动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
加大前沿技术应用,提升治理效能
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交叉融合,应用创新空前活跃,为市域社会治理提供了数据、算法和算力的支撑,推动社会治理模式从前数字化时代走向数字化时代。要加大5G、人工智能(AI)、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的应用,不断消解信息孤岛,打通信息壁垒,推动多网融合、多点融通,防止数字化场景重复建设,改造社会治理的工作运行和服务流程,实现数据的场景化、匹配精准化、事件标准化,使得数字化真正成为社会治理体系得以植根、运行和发展的新基础,提升社会治理的专业化和智能化水平。要顺应新技术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新基建、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服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聚焦公民身份认证、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城市管理、食品药物质量追溯等社会治理痛点问题加深科技应用,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
加强制度规则衔接,夯实法治保障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应用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严重影响技术的使用效果,并制造出诸多新的法律盲点,给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挑战。要正确处理“技术”与“治理”之间的关系,对新技术可能带来新的安全、法律和伦理问题保持警惕。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作出修改,规定所有设区的市均具有立法权,这就为市域社会治理制度规则建设奠定了法治保障。依据《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规定,加快建设市域社会治理数据库,区分可公开数据、具有保密性而有限公开数据以及秘密不公开数据,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守好安全底线。完善网络安全审查制度、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数据分级分类制度等辅助性制度,对算法误导舆情、数据财产权益创设与保护等具体场景提供更具操作性的规范指引,规避“算法至上”风险,实现“善智”与“善治”的统一。
作者系广东社会治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九游(中国)副教授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2022年04月25日第A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