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友:保市场主体保民生 稳投资消费稳经济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有党中央高瞻远瞩、把舵定向,全省各部门各地区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一系列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
相信只要我们上下同心,认真落实落细各项稳增长举措,汇聚稳增长的强大合力,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就一定能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历经风雨洗礼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近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紧接着正式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下称《政策措施》),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工作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担当作为、求真务实,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切实把二季度经济稳住,努力使下半年发展有好的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发展之源,民生之本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进入2022年后,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和持续,全球能源和大宗产品供给受影响,特别是国内疫情多地散发频发,致使物流供应链、消费服务业受到剧烈冲击,尤其是4月份以来,就业、工业生产、用电货运等指标明显走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重压力传导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承压,不仅力度急速加大,宽度和广度也前所未有。业务量和现金流的断裂,使得数量庞大的市场主体承受重压甚至无法存续。
市场主体数量庞大却差异巨大,从“巨无霸”体量的国企到高科技民营企业,从“船小好掉头”的小微企业到“夫妻店”等个体工商户,从数量占比上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占了绝大多数。2021年年末我国市场主体总数达1.5亿户,个体工商户数量突破1亿户。市场主体是社会就业的主要承载体,数以亿计的劳动者通过市场主体,挥洒自己的辛勤汗水,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属于自己的收入和幸福。但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单体规模小,收入来源单一,资金链脆弱,很难抵御反复性或持久性市场冲击。在此轮多重内外部因素冲击下,不少中小微企业倒闭,给就业和民生带来了极大压力,每双创造财富的手都有一张吃饭的口,手可停口却不能停,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尽穷尽用尽一切办法保住尽可能多的市场主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
相比大中型企业,小微型市场主体对税收、社保、信贷等政策的敏感度、依赖性更强,这意味着此时此刻稳经济保市场主体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非常重要、非常必要。只要市场主体能保住,能存续下去,就业、执业、创业,就有了承载,有了附着,中国经济的基本盘就是稳的,中国发展的大趋势就是稳的。
二 财政和货币政策要靠前发力、适当加力
政策发力于市场主体,主要是通过“钱”,这个“钱”泛指各类货币金融政策和财政税收政策。通俗地说,货币政策主要是“如何把钱发出去”,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主要工具包括资金的成本(利率),贷款时间的延展,资本市场融资,贷款投放的结构,等等。财政政策主要是“如何把钱花出去”,当然也包括政府收入的获得,财政政策要保证国家财政资金的支出强度和进度,提升利用效能,主要方式包括收税退税,政府债发行使用,政府融资担保,政府采购,社保费缴纳,等等。由于前期我国一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宏观政策仍有空间,两大政策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财政政策要更加注重精准并靠前发力,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加力,让市场主体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国务院发布的《政策措施》包括六个方面33项措施,其中财政政策和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最多,都是7项。财政政策涉及的7项具体政策措施中,有4项直抵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包括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加大稳岗支持力度,这些政策将直接为企业减负增利;另外3项侧重于从政府层面“多花钱”“快花钱”,包括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这些政策举措将政府支出尽多尽快形成市场需求,传导和作用于供给侧的各类市场主体,稳住中小企业的业务量和资金流。不难看出,7项财政政策是在从直接和间接层面,从保供、用人和稳岗多方面,稳住、保住市场主体的存续、经营。
涉及货币金融政策共有5项,这5项政策措施非常精准、具体。其中第1条是,鼓励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这正好解了因疫情冲击而处在还款困境中的小微企业、货车司机和按揭还贷者的燃眉之急。第2、3条是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一是从总体上降低实际贷款利率,扩大信贷投放力度,二是从结构上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支持,以供应链融资和银企合作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第4条是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明确依法依规推进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赴境外上市,进一步释放支持民营企业的信号。
三 保增长要稳投资促消费,保安全保增长
经济要稳住,关键在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稳增长是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基础,要从需求拉动和供给驱动两个层面,全面加快落实稳住经济各项举措,着力提振信心、注入动能、稳定预期。《政策措施》中,有6项政策举措着力于从需求侧发力稳投资促消费。投资方面,包括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因地制宜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消费方面,主要是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应该说,这些真招、实招,干货满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需求侧的投资和消费这两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直接受益于这些政策。
供给侧方面,主要任务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组成的物流网络就像人体的血脉经络,流转一旦受阻,将引发整个系统的问题。《政策措施》中,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共有7项,这些措施是市场主体所急需、所急盼,可显著降低市场主体的运营成本,例如降低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网等成本,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加大对民航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纾困支持力度,优化企业复工达产政策,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统筹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
供需两侧的基础性政策也要跟上。《政策措施》中,保基本民生政策有3项,包括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完善社会民生兜底保障措施。在供给侧特别是保粮食能源安全领域,有5项政策措施,包括健全完善粮食收益保障等政策,在确保安全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下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抓紧推动实施一批能源项目,提高煤炭储备能力和水平,加强原油等能源资源储备能力;粮食和能源受外部环境变动影响大,又处在供应链最上游,对产业链中下游冲击放大效应明显,这5项措施将有助于稳定粮食能源等大宗产品的供给预期,抑制其价格的过快上涨。
四 广东“政策工具箱”持续释放,全面铺开
为推动《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确保及时落实到位,尽早对稳住经济和助企纾困等产生更大政策效应,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对本部门本领域本行业的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再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将会同有关方面对相关省份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情况开展专项督查。5月31日,广东省发布贯彻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方案逐项对标对表国务院部署的6个方面33项政策措施进行细化延伸,特别是结合今年以来广东省出台的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进一步梳理形成6个方面131项具体政策,加快发挥更大效应。
相比《政策措施》指导性政策,广东版《实施方案》聚焦于落地落实,总体来看,131项具体政策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全面覆盖产业、企业等供给侧领域和消费、投资等需求侧领域,对国务院部署的6个方面33项政策措施进行全面分解,确保每项政策措施都能第一时间落实到位。同时,《实施方案》与广东省和各市之前已出台的稳增长政策,可形成叠加效应,强化推动力度。例如,2022年以来,为了帮助广大市场主体迎接挑战,深圳已经接连推出四个“30条”重磅政策,包括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惠企30条举措,培育壮大企业市场主体30条举措,促消费30条举措,促工业经济稳增长提质量30条举措。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除了投资和消费,作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广东也正在稳步落实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帮扶外贸企业应对困难挑战,实现进出口保稳提质任务目标,助力稳经济稳产业链供应链。正如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的,坚持供需两端协同、内外双向发力,构筑内畅外联的高水平产业链、贸易桥、基础设施网,在服务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有党中央高瞻远瞩、把舵定向,全省各部门各地区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一系列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广东正全力以赴、真抓实干,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落好,生效见效,主动扛起当前保市场主体稳增长的使命担当。相信只要我们上下同心,认真落实落细各项稳增长举措,汇聚稳增长的强大合力,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就一定能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历经风雨洗礼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逻辑结构研究”(19BJL007)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系九游(中国)(广东行政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
文章来源:《深圳特区报》2022年06月14日B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