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强 王宸尧 赵颖雪: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把美丽中国作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要成就,并且提出了今后五年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过去五年,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巨大变化,绿色日益成为广东发展的鲜明底色,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基本建成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森林覆盖率提高至58.7%。今后五年,美丽广东建设将取得新成效,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迈出关键步伐,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同时,报告提出了实现今后五年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目标的工作任务: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
广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推动美丽广东建设取得新成效。
坚持用系统思维治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一体性,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破坏自然就是伤害人类自身。人通过劳动作为中介与自然发生物质变换,最终使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即“人—自然”系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这要求我们必须要用系统思维治理环境。就治水而言,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统筹左右岸、上下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河流海洋;同时不能就水论水,必须要统筹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水和治草、治水和治沙,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最终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
坚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部署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重大举措,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就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发展绿色低碳技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解决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支撑不足问题,加强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等科技攻关,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因此,发展绿色低碳技术有助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一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按照“控煤、节油、提气、增非化石、输清洁电”的思路,有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二要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深入推进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清洁生产、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低碳技术,倡导简约适度的生活风尚;三要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建立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碳普惠机制,完善碳交易市场机制,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这些重要举措为广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实践路径。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当前,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期望值更高,尤其是对蓝天、碧水和净土等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不断增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广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报告提出进一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一是以臭氧防治为重点,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持续提升空气质量,打好蓝天保卫战;二是聚焦重点河库支流、城乡黑臭水体、珠江口邻近海域等,狠抓污染治理和生态扩容,打好碧水保卫战;三是推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推进珠三角国家“无废城市”建设,打好净土保卫战。这些重要举措将有力地推动广东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报告提出,持续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要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不断完善生态监管体系。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实现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提供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要求,《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提出:一要严格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对生态环境工作的统筹领导和协调推进;深化生态环境目标评价考核,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用和奖惩的依据;建立美丽广东建设指标评估体系。二要健全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坚持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相结合,建立排污企业严重失信惩戒名单制度,推动排污企业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环境信息,履行污染治理主体责任。加强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制度建设,构建分层级的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体系。三要发挥协会、学会、商会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公益慈善基金会助推生态环保公益发展;加大对环保社会组织的引导、支持和培育力度,实施社会组织资助工程;发展壮大生态环境领域志愿服务力量,建设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四要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畅通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渠道,大力推行有奖举报,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深入推进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常态化开放,增强公众的科学认识和监督意识,推动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
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
人对自然的意识(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古代社会,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的摆布,所以就产生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图腾崇拜的意识由此产生。近代以来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人的主体性得到了高扬,所以人类就产生支配自然、成为自然的主人的意识。现代以来,人类在过分陶醉战胜自然的同时,也遭受了自然无情的报复,因而,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由此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等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因此,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把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支持各级学校、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推动高等院校开设生态文明教育专业和课程。二是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家庭、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进农村,加大各类人群的生态文明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生态文明法律意识和科学素养。三是加快建设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场馆。
总之,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重点,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把建设美丽广东化为人民自觉行动。
[本文系九游(中国)(广东行政学院)重大课题“双碳目标实现机制与路径研究”(XYZD202104)阶段性成果]
蓝强[广东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双碳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王宸尧(广东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
赵颖雪(广东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