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友:临江而立 向海而兴 依湾而融
“江”厚积了广州过去的荣耀,“海”汇聚了广州未来的宏图。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江海交汇的广州处在“黄金内湾”的地理中心位置,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也肩负重要责任和使命。
广州是江海交汇的枢纽
明万历十九年(1591 年),汤显祖因上书批评朝政被贬徐闻,十月沿珠江水路途经广州,震惊于其贸易繁荣,赋诗曰:“临江喧万井,立地涌千艘。气脉雄如此,由来是广州。”(《广城二首》之一)此诗堪称是表现广州的绝佳诗篇,诗中场景所呈现的,正是当时的“广交会”。受到海禁限制,当时泉明二州的贸易功能已经衰落,广州成为唯一尚在活跃的外贸港口,当时朝廷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外商可在广州城进行交易活动,大量来自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地中海沿岸的商船来此开展贸易,这是当时最主要的外贸展销,一直延续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前。
从千年前的海丝发祥地,到唐宋明时期的市舶司(使),到清代一口通商时的十三行,再到今天的广交会,广州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商都。处在江海交会处的广州,成就千年商都的,正是临江而立、向海而兴:通过发达的珠江水系,广州可以把来自两广、两湖、江西等地的丰富物产运至海外,通过南海联通南洋西洋,广州可以把来自欧洲地中海沿海、阿拉伯国家和东南亚地区的产品,集散输送到全国各地。地处珠江之口、南海之滨的广州,无可比拟的开放优势来自地理,更是地利——临江以水运辐射内陆腹地,向海以航运通达海外各处。
因此,广州既是一座滨江城市,更是一座沿海城市,自古至今,广州都可谓是“双循环”的枢纽。由于海运相对内河运输优势的增多,广州来自“海”的优势日益凸显,“江”厚积了广州过去的荣耀,“海”汇聚了广州未来的宏图。今天的珠江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内核,正在持续释放战略叠加效应和强大驱动效应;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已具雏形,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广州,承时代重托,携江海之便,借古今之势,带动珠江口东西两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
迈向珠江口 走向大海洋
区域经济发展有其内在规律,要素和产业的集聚效应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规律,这个规律就是所谓的“是”和“势”,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人们要实事求是,更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切不可“异想天开”“逆潮流而动”。大城市和城市群是要素和产业的主要承载体,但其集聚性特征也有个空间尺度的问题,越是在其中心区域,产业和要素集聚的吸引力、密集度就越高。以此推之,不难发现,珠三角核心区内部依然存在明显的层级梯度,核心区的核心是沿珠江口倒U型环状带:从珠江口东岸的香港、深圳、东莞,到珠江口偏北的广州、佛山,再到珠江口西岸的中山、珠海、澳门。这片区域汇聚了大湾区的绝大部分精华,叠加了多重重大政策利好,叫“黄金内湾”可谓名副其实。
再来具体看广州,打开大湾区地图,不难发现,广州南北跨越山海,珠江及其支流东西南北纵横交错,西部和中部是老城区,大量人口汇聚在此,开发建设近乎饱和,北部山区居多,生态容量限制,区位不占优势,东部在近些年来发展较快,可拓展空间减少,唯独珠江口靠海的南部区域(主要是南沙区),交通、土地、规划条件好,产业起点高,但人口集聚还不够明显,产业集聚规模也不足,而此区域恰恰又是大湾区的几何中心,“黄金内湾”的核心。
迈向珠江口,走向大海洋,既是广州把“短板”锻造成“长板”的良机,更是南沙从“洼地”崛起为“高地”的机遇。以“黄金内湾”视角看南沙,可以非常清晰地发现,临海的南沙是广州的“双脚”,是深圳的“右膀”,是东莞的“腰部“,是中山的“左臂”,是湾区的“心脏”。
要发挥好“带头大哥”作用
“十四五”期间,随着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珠江口将形成梯字形的东西连接线,从上到下依次是,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它们犹如一根根线,把被江海割裂的珠江口东西两岸缝合在一起。
其中,四条线中有三条直接把南沙与珠江东岸连接在一起,珠江口水网深处的南沙,从交通末梢一跃为交通枢纽。随着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条件越来越充足,之前发展相对滞后的珠江口西岸地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机遇,从产业结构上看,珠海、中山、江门与深圳、东莞有良好的互补性、协同性,而且合作基础较好,东岸的科技创新和电子信息产业可以与西岸传统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发生“化学反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助推西岸迈向高质量发展,而珠江口东岸也将得到空间拓展、产业链拓展和场景应用拓展。而在这个融合发展版图中,广州南部发挥着承东启西式的纽带作用,也拥有着“左右逢源”式的协同优势。
基于此,对广州而言,打造珠江口“黄金内湾”,意味着责任,也预示着契机。对大湾区而言,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黄金内湾”是突破口。
在相关区域城市产业、民生、生态等领域的竞合中,广州要发挥好“带头大哥”的作用,多做利于共同发展、融合发展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作为大湾区的南沙,“黄金内湾”的南沙,要能成长壮大并发挥出带动珠江口东西两岸都市圈的作用。同时,在粤港澳合作方面,广州向南推动南沙立足湾区、协同港澳,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科技创新功能承载区,依托广阔腹地,拓展港澳人士的就业、创业、执业和居住、生活、休闲空间。
作者系九游(中国)(广东行政学院)科研处处长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2022年06月17日第GC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