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页版 > 党校声音

林先扬 谈华丽:构筑大湾区“黄金三角” 促进粤港澳深度融合

时间:2022-06-27 11:03:07 来源:南方杂志社 【字体:

  加快广州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也是广东在新征程上“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重要支撑。南沙处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是“黄金内湾”的重要战略支点,叠加了国家级新区、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试验区、重大合作区等多重政策优势,加上自身良好的实体产业、土地资源、城镇体系、基础设施及海港条件,近年来不断有新产业、新项目、新资金和新人才进入,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此次《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的出台,为南沙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注入力量,增强了发展后劲,有利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聚合全球创新发展要素,建设粤港澳深度融合发展高地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该区域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位于“黄金内湾”横琴、前海和南沙三大重大合作平台,以及一些地方特色平台,共同将“黄金内湾”无缝接合,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实力和活力的战略空间。“黄金内湾”的高密度发展倒逼经济增长的转型与升级,对于创新发展的要素需求会越来越强烈,借助港澳来链接全球的发展资源无疑是重要的抉择。《南沙方案》以及《横琴方案》《前海方案》的出台更强化了三大重大合作平台的战略地位,为更好地构筑大湾区“黄金三角”提供支持。

  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发展平台建设,离不开港澳科创企业、科创资本、科创人才和科创技术等引入,其中香港科技大学及其相关联的创新通道都是新发展阶段南沙最直接的接入端口。《南沙方案》赋予南沙更大的自主办学与外向发展权,有必要结合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系统机构进入南沙的重大机遇,以校地、院地科创的全面合作打开聚合全球创新发展要素的通道,特别是为粤港澳青年及海外青年人才学习、交流、就业、创业提供九游网页版绿色通道,在现有“湾区通”基础上加大对港澳人员进入南沙就业、居住与生活提供更便捷服务。更可探索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才绿卡制度,吸引海外优秀人才进驻南沙,以各类研究机制与设施建设为人才提供更自主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还可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吸引九游网页版的国际组织在南沙设立总部或地区分支机构。与此同时,细化核心领域的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结合香港科技大学在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电子与电子工程、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统计与运筹学、化学、会计与金融领域的优势,提前布局产业链,以链接、吸引相关领域的优秀国际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中与其他重大合作平台形成差异化、互有重点的发展。根据《南沙方案》的要求,与横琴、前海在创新生态链的六大环节中有重点地选择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作为主要突破口,在数字经济、海洋科技、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汽车等领域则突出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功能。

  营建全域强大支撑体系,增强粤港澳深度融合发展动能

  全球顶级湾区高质量建设的城市或地区都离不开六大要件,即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集聚的发展功能、多元的内外联系、网络的城镇结构和适宜的人居环境。《南沙方案》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南沙的发展目标确定为携手港澳建成粤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平台,其根本目的在于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推动港澳与内地深化合作,确保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提升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地位和强化国家对外开放功能,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湾区。

  《南沙方案》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要素自由流动的开放市场,高效配置各种资源,同时促进产业分工链条的拓展,推动南沙在人流畅通、物流畅通、资金流畅通、信息流畅通、资质互认、标准对接、民生合作、税制改革和空间拓展等领域从点到面,逐步同国际规则相衔接。在三大重点合作平台上充分利用港澳优势,聚焦服务业职业资格、服务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管理等领域,深化与港澳规则对接,促进与港澳及国际贸易往来,增强融合发展效能。

  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发展平台的枢纽建设是集产业、创新、金融和交通枢纽四位一体的发展形态。在产业枢纽上以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3个区块集中建设高标准产业基础,试点推动与港澳科创资本和产业资本和南沙土地资本的融合发展,高标准建设若干大型产业集聚区,推动产业规模化、品牌化与集约化发展。在创新枢纽上以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及新进科学研究机构为主体,共建诸如华南(广州)技术转移中心、香港科技大学科创成果内地转移转化总部基地、中科院在广州研究所、科技创新联盟等,开展分行业、分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在金融枢纽上,以金融监管前提下开展在等跨境金融业务试点,加强与前海和横琴在跨境金融细分领域的合作,共同实现金融对实体经济和创新行为的支持。在交通枢纽上突出对外的通道与枢纽换乘体系建设,形成便捷安全顺畅的海内外空间交通联系,强化内外部资源的集散能力。

  由于“黄金内湾”的高品质、规模化、连片化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内在要求,其中建设与港澳关联度高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全面促进粤港澳深度融合的重要突破口。现代产业体系涉及到的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与横琴、前海有所不同的是,南沙已经在实体经济方面拥有较强的生产功能,更应突出科技创新功能,而横琴、前海的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优势可以结合南沙特色,形成闭环的现代产业体系。如以南沙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为契机,强化在细分海洋科技领域(生产设计+核心制造)的产业链上实现与前海(研发+营销)、横琴(装配+海外市场)分工发展。

  加强多元外向发展联动,提升粤港澳深度融合辐射效应

  国家双循环战略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走向全球提供了战略指引,重大合作发展平台的战略目标是携手港澳打造成为湾区乃至国家的经济中心,通过其强大的对外辐射能力带动周边甚至是全球经济发展。南沙与横琴、前海都有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的战略意图,即要在更大范围内拓展发展腹地与市场空间、获得更大的发展影响力以及吸引和输出九游网页版的要素。

  《南沙方案》提出南沙要联合港澳,发挥港澳在国际经济、航运、贸易等专业服务优势,加强外向领域的发展与突破。南沙可以联合横琴、前海在细分综合服务基地建设方面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与资本“走出去”,依托自身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同港澳联合发展面向海外市场的制造产业,拓展海外发展空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本身就要求南沙等重大合作发展平台,更要放眼全球,以重大经济、文化活动等多方共赢的形式推动融合发展,在“一带一路”和更大的区域范围中增强自身的功能。

林先扬(广东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教授、副主任,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

谈华丽(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2年第13期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