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峰 曾东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自觉与实践意蕴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形成了基于自身发展特色的新道路,对于这一道路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我们应当有充分的理论自觉和历史自信,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与道路的超越
现代化本质上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和演变的发展过程。伴随17世纪启蒙运动的兴起,欧洲社会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发生一系列宗教运动、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全球化的殖民运动,至19世纪中下叶,欧洲国家基本上完成了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现代转型。从19世纪下半叶至今,资本主义现代化已经走过二百多年的历程。
资本主义现代化为人类社会带来了高度的社会文明。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打破了封建贵族和宗教天国的统治,而资本主义生产“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资本与劳动相对立冲突基础之上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充满着内在的矛盾:一方面不断开拓市场攫取各地资源以满足资本积累和扩张的欲望,另一方面严重破坏原本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秩序,从而导致全球性生态灾难;一方面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另一方面政治制度显露弊端,自由、人权、民主等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日益抽象和虚伪。西方式现代化理论背后映射的是以资本为中心和主体的现代化、以两极分化为表现的现代化、以人对自然的主宰为态度的现代化、以对外扩张掠夺为手段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实践不断丰富、理论不断创新,充分认识到现代化创造出远超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力,并由此不断塑造现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交往形式。这是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性。但是,现代化的共同性只有通过每一个民族、国家据其所处社会历史条件的具体发展的特殊性才可能实现。显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不能以西方式现代化实践为范本,更不能以西方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将现代化发展道路具体化时代化,才有可能超越资本逻辑主导的西方式现代化,破除现代化就是西方式现代化的理论迷思。这就要求在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从人的解放、全面发展的视域进行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总结。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所推进和拓展的。新中国成立,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政治条件,彻底改变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现代化局面。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无比巨大的源泉动力和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中国式现代化基于国情的实际,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经历艰苦卓绝的苦难探索不断前进,以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基本依据制定方略、规划未来。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赓续奋斗,更立足于对全球发展的历史性反思,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规划了路径选择,确立了重要原则,制定了战略安排,为新时代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固有的渐次性发展路径,探索出一条压缩、叠加式的综合发展道路实现“弯道超车”,给既希望快速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现代化道路的全新参考和深刻启示。
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肩负社会主义重要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充裕、彰显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是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的现代化,是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正能量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为人类创造文明新形态。
作为一个具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在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任务、培育4亿多中等收入人口以及形成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等一系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这必然为人类现代化事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人类文明新进程注入新动能。
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式现代化的本质区别,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但绝不是平均分配,而是把“蛋糕”不断做大和把“蛋糕”合理分好的统一过程。我国区域、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需要利用好每个地区生产力水平条件以及人力资源禀赋的差异性,激发发展潜能,深化对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规律性认识,从而为更高层次的富裕创造条件,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从逐步的富裕向全民、全面的富裕推进。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充分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毫无疑问,西方式现代化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实现了人类社会的巨大飞跃。但是,长期以来,西方式现代化对物质利益的过度和膨胀追求,导致物的世界对人的世界的绝对支配,导致人的精神世界极端匮乏。中国式现代化是要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中国有着14亿多人口,自然环境复杂,可耕地有限,在现代化发展中绝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走对自然界进行先破坏后修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造就自然根基。
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始终走和平道路,不走西方式现代化“国强必霸”的老路。西方式现代化通过战争掠夺、资本原始积累等实现自己的发展,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中国不可能走这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将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格局贡献中国智慧、开创更加美好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作者周峰:九游(中国)哲学部主任、教授,曾东辰:九游(中国)哲学部副教授)
本文系九游(中国)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重点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哲学研究”(XYZD2022020)和九游(中国)校(院)一般课题(XYYB202007)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2022年11月7日第第A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