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阳: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机构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永远在路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进行了八次机构改革,每一次改革都顺应当时的需要,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新任务,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这三个“还不完全适应”迫切需要继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党的二十大对继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正式拉开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九次机构改革的序幕。此次机构改革,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推动职能配置更加优化、机构设置更加合理、职责权限更加明确、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运行机制更加顺畅,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此次机构改革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统筹组织实施的。无论是机构改革方案的出台,还是机构改革的具体内容,都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原则,明确要求“地方机构改革由省级党委统一领导,改革方案报党中央备案”。特别是在机构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不仅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而且坚持集思广益,问计于民,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谛,真正做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机构改革的重大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工作,明确了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中央有关部门坚持把机构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完善,最终形成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草案)》,提交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真正做到集思广益、科学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民主协商会,就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重大问题的决策部署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真正做到开门问策、民主决策。
在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并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又根据全面依法治国原则,把国家机构改革部分的内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进行审议。政府机构改革得到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批准,真正做到于法有据、依法决策。
坚持问题导向,深化重点领域机构改革
此次机构改革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党中央机构、全国人大机构、国务院机构、全国政协机构,统筹中央和地方,另一方面深化重点领域机构改革,着力解决一些事关重大、社会关注的难点问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有效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和外部遏制打压带来的挑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进一步理顺科技领导和管理体制。此次机构改革除了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外,还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整体承担中央科技委员会办事机构职责。在强化科学技术部的宏观管理职责,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同时,将原科学技术部承担的一些具体管理职责分离出去,交由其他部门承担,让科学技术部能够集中精力,更好履行科技宏观管理、管基础科研的主要职责。
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构建“两委一行一局一会”的金融证券监管格局。近期美国银行频频“爆雷”,充分说明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尤为重要。我国金融领域也存在监管体制不顺、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漏洞较多等问题,此次机构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并采取多项改革措施,构建“两委一行一局一会”的金融证券监管格局,依法将各类金融证券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深化数据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国家数据局。目前多地设立的数据管理机构名称不同、级别不同,尤其是职责权限缺乏规范性、统一性,不利于数据的管理、开发和利用。此次机构改革,在保持数据安全、行业数据监管、信息化发展、数字政府建设等现行工作格局总体稳定前提下,把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方面的有关职责相对集中,组建国家数据局,作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同时,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的有关数据管理职责划入国家数据局,更有助于理顺数据管理体制机制,明确职责权限,进而提高数字中国关键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
坚持实事求是,推进机构职责体系优化
此次机构改革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根据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通过新建、合并、归位、撤销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机构职责体系和人员编制资源。
着眼于加强社会建设的需要,新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早在本世纪初,许多地方就先行先试成立了社会工作机构,考虑到在实际运行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因此在第八次机构改革过程中,绝大多数地方撤销了社会工作机构。此次机构改革,新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作为党中央职能部门,明确界定了机构的性质,规定了部门职责。同时,将国家信访局由国务院办公厅管理的国家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并明确中央社会工作部统一领导国家信访局,提升了规格、明确了关系、理顺了体制。此外,还将民政部等部门承担的相关职责,全部划入中央社会工作部。尤其是要求省、市、县级党委组建社会工作部门,相应划入同级党委组织部门的“两新”工委职责。这样一来,更有助于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同时有利于强化非公企业和“两新”组织等党建工作。
着眼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将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外国专家局重新调整归位。在第八次机构改革过程中,出于市场监督管理考虑,国家知识产权局整合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商标管理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职责,并由国务院直属机构降格调整为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的国家局。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知识产权除了商标、专利等市场监管问题外,还包含许多其他工作,存在权威性不够的问题。此次机构改革将国家知识产权局再次升格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适应了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在需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家外国专家局是由人事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第八次机构改革则对科学技术部、国家外国专家局的职责进行整合,将国家外国专家局的牌子加挂到科学技术部,但在实际运行中并不顺畅。此次机构改革把负责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职责重新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使之重新归位。
着眼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将老龄工作机构再次调整为由民政部代管。考虑到老龄工作的核心是健康问题,第八次机构改革把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等职责划入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也改设在国家卫健委,中国老龄协会由国家卫健委代管。实践表明,国家卫健委虽然能很好地承担老年健康工作,但要履行拟订应对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政策措施,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等老年服务体系建设职责,则有点力不从心。相反,民政部不仅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特困老人救助方面有着长期的经验积累,而且依然负责统筹推进、督促指导、监督管理养老服务工作,拟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法规、政策、标准并组织实施,承担老年人福利和特殊困难老年人救助工作。此次机构改革将老龄工作机构职责重新归位,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体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人员编制进行适度精减。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公务员队伍虽然人数规模较大,但占总人口的比例并不高。此次机构改革基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治理效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目的,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从而进一步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应当说,精减5%的人员编制,只是属于“微调”,精减力度不大,通过5年过渡期的自然减员方式就能逐步消化解决,不会带来大量人员分流的震动;同时,明确中央垂管派出机构、驻外机构不纳入统一精减范围,县、乡两级也不作精减要求,更有助于机构改革的顺利实施。
作者系九游(中国)行政学教研部原主任、教授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2023年3月27日第A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