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特色】中山市委党校大力引进人才 探索建立新时代党校干部人才管理体系
近年来,中山市委党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在实施办学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中心大局,创新建立符合党校发展特点的干部人才管理体系,抓实“选、育、管、用”全链条,为推进新时代党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干部人才保障。在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促动下,中山市委党校在省、市各级各类评选表彰中,累计获得集体奖项11次、个人奖项78人次,相关工作经验成效连续3年在《学习时报》刊载。
一是探索建立符合党校发展特点的机构编制体系。中山市委党校参照中央党校、省委党校、部分先进地市党校的内设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通过增设、合并、优化等方式,将内设机构分设8个行政管理机构和7个教研机构,行政管理机构和教研机构数量比接近1:1,建立起系统全面、符合党校实际、适应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要求的组织架构。参公人员与事业编人员岗位数按编制总数设置一定比例,参公岗位用于配备校领导和行政管理机构人员,事业编岗位全部用于配备专职教师。其中,参公人员与事业编人员岗位数比例非常关键,需符合地级市党校各项任务和工作量实际,涉及到参公人员职级数核定及待遇等问题。经充分调研了解,通过分析论证不同党校之间的差异性,把编制比例从85%:15%调整为60%:40%,更好满足了教学科研咨政工作需求。
二是探索建立符合党校发展特点的干部人才选用交流机制。在引进、选拔人才方面,以公务员考试录用、全市选调转任、市直机关与镇街干部交流等方式调入参公人员,以公开招聘博士和副高以上职称人才、靶向引进学科带头人等方式引进事编专职教师。2021年以来,市委党校成功引进12名博士、5名硕士,其中有1名教授、3名副教授。专职教师数量平均每年增长71.4%,已基本形成“高学历、年轻化、素质优”的教师队伍梯队。在职业发展通道方面,参公人员可选拔任用为行政管理机构领导职务、按规定进行职级晋升,事业编人员可选拔任用为教研机构领导职务,符合条件的可选聘为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岗位。在干部交流方面,按照人岗相适原则,突破身份壁垒,促进双向流动,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参公人员可以担任专职教师,事业编专职教师按照有关规定可以调任为参公人员。通过以上措施,努力形成党校两类人员齐头并进、心齐气顺的良好局面。
三是探索建立符合党校发展特点的干部人才培养锻炼机制。除了做好常态化干部人才培育工作,为进一步推动党校教师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履职能力,2021年10月,中山党校制定出台《校(院)专职教师实践锻炼管理制度》。持续延伸实践锻炼对象范围,拓展实践锻炼渠道平台,截至目前,已选派党校干部教师38人次到全国组织干部学院、市委办公室、翠亨新区、坦洲镇等9个党政机关和6个镇街挂职锻炼,积极输送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市委重点专项工作、下沉基层,并鼓励教师到校内行政部室挂职,在不同岗位历练成长,锻炼政治素质和行政能力。建立外派干部跟踪管理工作机制,校(院)领导每季度与外派干部开展谈心谈话,每半年召开干部教师实践锻炼座谈交流会,深入了解掌握实践锻炼的工作成效、心得体会和收获感悟。制度实施以来,有效转变了广大干部教师的思想观念,从一开始的“零响应”,到现在的“抢名额”,干部教师在不同外派岗位上接续做出成绩、作出贡献,将一线实践锻炼收获转化为教学、科研、咨政成果,有力服务中心工作大局。2023年,以基层一线参加“工改”、治水、招商等市委重点专项工作的干部教师为主体,组织联合编写《开拓高质量发展新空间:中山市推进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的实践探索》本土干部培训系列教材,在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大有书局结集出版。联合开发《提高改革攻坚能力 推动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以中山市黄圃镇“工改”为例》案例教学等课程,及时纳入主体班教学安排。
四是探索建立符合党校发展特点的干部人才考核激励机制。在考核工作方面,按照量化考核、奖优罚懒原则,参照省委党校做法,对事业编制专职教师实行绩效管理,依据教学科研工作量和工作成效分配奖励性绩效工资,实行收入与业绩挂钩。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中实行参公人员和事业编人员互评,有效促进两支队伍融合发展。在激励保障方面,对标985和211高校,将事业编制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按高级、中级、初级5:4:1的比例进行岗位设置,正高级、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按照高级岗位数的40%、60%分配。实行薪酬待遇增量激励,在职期间参照较高职级公务员工资待遇水平。此外,党校教师纳入人才政策支持范畴,切实提高党校教师生活待遇,提升党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通过全方位爱才惜才,让各类人才在中山党校拼搏奋斗、成就事业、实现梦想。
(中山市委党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