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区协作】佛山市委党校举办“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圆桌论坛
近日,佛山市委党校将“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列入2024年咨政课题,与湛江、茂名、云浮三地相关课题负责人共同探讨,为广东省构建更为均衡和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建言献策。
主持人刘蓉: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产业经济不强,产业基础薄弱,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当前正在实施的“百千万工程”正是瞄准这一问题,在全省各地走深走实,强调优化珠三角核心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进行县级结对,探索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推动珠三角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有序转移。
本期嘉宾:
1、张玉梅 湛江市委党校 副校长、副教授
2、刘 畅 茂名市委党校 决策咨询中心副主任
3、陈宇杰 云浮市委党校 经济教研室负责人
4、付升华 佛山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博士
张玉梅:如何实现佛湛产业协作再深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产业转移已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产业转移的先行实践与探索尤为重要。佛山市作为珠三角重要的传统制造业基地,正面临较大的产业升级转型压力,湛江市凭借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正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推动两地产业有序转移协作,对于促进广东省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加快产业升级、打造产业有序转移典范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争取省级宏观引导与支持措施
一是强化政策激励机制,增强产业转移吸引力。针对佛湛产业转移合作区域,研究制定特定区域、特定产业有序转移的税收返还、基础设施投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配套落地政策,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用于加大财政及社会资金扶持力度,提高行政服务效能,进而形成佛湛两地产业转移的社会内驱动力和合力。二是创新“飞地经济”模式,实现核心机制共享。鼓励佛山与湛江片区探索异地合作共建园区、飞地园区、园中园等联合建园模式,健全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支持国家级和省级园区以飞地园区、合作共建、代管等模式开展跨市区域合作,推动园区联动合作、区域协同、融合发展。三是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拓展新兴产业合作空间。针对佛湛两地的产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阶段,加快建立科学统一的落后生产能力界定标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建立完善落后产能退出市场补偿机制,为佛山承接新兴产业拓展空间。
实施差异化引导政策
一是研判佛湛两地所属园区的产业基础、营商科研等条件状况,采取分阶段、差异化的引导策略,逐步塑造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园区发展模式。二是继续实施制度性减税政策,争取省级单位力量着力控制房价、税费、劳动力、物流、水电等成本上升。强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持续实施降费措施,阶段性降低工伤、失业保险费率,整治各类涉企违规收费。
制定针对性保障措施
在资金方面,推动湛江加快组建地市级基金管理公司,建立完善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平台作用,利用好省产业有序转移专项资金以带动市、县两级财政资金投入,撬动不少于6倍的社会资本参与主平台建设,对承接重大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在土地方面,湛江要加强产业用地储备,优先保障落实产业园区项目用地指标,落实规定工业用地指标占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0%以上。着眼“熟地招商”,探索打破先签约后批地的惯例,最大限度缩短项目从签约到落地建设的周期。新增工业用地全面推行“标准地”出让,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人才方面,加强湛江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产业转移地区提供充足的技能型人才支持。
刘畅:向“新”而行提升佛茂产业转移合作园建设成效
产业转移合作园是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核心载体,也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抓手。自2023年佛山、茂名携手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以来,园区已先后引进29个项目(含反向飞地7个),总投资72.24亿元。在2023年全省产业有序转移市级帮扶协作关系考核中,佛山-茂名排名第一,获得优秀等次,成效明显。同时,在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形势相对低迷的背景下,佛茂产业转移合作园建设还面临产业转移和项目招引难度加大、产业布局欠优化、要素刚性约束较突出、相关体制机制欠完善等问题,后续还需持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解决好这些基础性关键性问题,支撑合作园发展取得更大突破。为此,建议如下:
向“新”而行,大力培植发展新动能。直面两地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转型升级。一是寻交集促合作,对接佛北战新产业园,以产业共建形式,跨区域、上下游布局新兴产业项目;二是推经验促引进,推进申菱环境系统、中财管道新型材料管道等项目建设,加强对既有成功经验的推广,推动政府与市场充分对接、协同发力,促进后续项目引进。
优化布局,拓展合作园发展空间。一是推动金山片区和汽车园片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强化跨区协调,拓展发展空间;二是适当缩减产业门类,提升发展聚焦度,采取兼顾“稳中求进”和“无中生有”的平衡发展策略,瞄准影响企业投资落地的因素精准发力;三是跳出园区看园区,结合两地共有优势,如在氢能发展领域,拓展合作空间,推进共同发展。
多措并举,破解要素硬约束问题。一要突破土地制约,加强标准厂房建设,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争取用地指标,最大程度做到“地等项目”;二要推动产教融合,发挥合作园周边有多所技工职业院校的优势,推动人才企业化培养、订单式就业;三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发挥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引入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格局。
优化体制机制,提升建设发展效能。一是优化合作园管理体制,以长期思维促发展,创造条件申报省级经济特别合作区,提升园区引领性;二是推行功能性产业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园区配套,打造宜业宜居生活圈;三是完善两地利益共享机制,提升激励相容度;四是构建政府-市场良性互动机制,保障产业有序转移、稳健发展。协同发力,共创对口帮扶协作的“佛茂样板”。
陈宇杰:突破瓶颈推动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
开展对口帮扶协作、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是佛山、云浮两市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开展一年来,佛山携手云浮共同建立了高效顺畅的协作机制,各项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并取得初步成效。但与此同时,当前进一步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依然存在着不少瓶颈。如,要素保障有待加强、园区基础配套设施不齐全等。因此,佛山、云浮两地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更大突破。
一是加强要素保障,夯实产业转移基础。要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园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消防、网络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中小学、医疗卫生机构、生活区、商业区、公共绿地,全力以赴创建“家园式园区”。要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行政效能,重点在项目核准、备案、规划、土地、环评等环节简化程序。要强化政策补贴。全面落实承接转移各项支持政策,让各项政策能落实、能落地、能落细,加大对土地供应、资金扶持、费用减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二是打造“链主企业”,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加强配套产业发展,划出若干某一关联产业和企业集聚的特色园区探索“园中园”模式。引进用地指标需求低的企业,探索发展低空经济等新经济模式,降低用地成本。多渠道补链强链,紧扣“产业联动传导”,深化与大湾区核心城市产业共建,以“蛙跳招商”“链式招商”“以商引商”“云招商”等方式,全力打造湾区产业转移优先承载地。打造创新链式布局,强化自主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重点行业主要企业生产端与市场需求端的紧密连接;精准对接大湾区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围绕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科技合作,探索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攻关再到产业示范应用的创新链式布局。
三是发展“飞地经济”,搭建产业协作平台。加快推动“产业飞地”建设,抓住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工作机遇,在佛山布局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飞地”,打造对口协作产业园(示范区),搭建产业协作的平台。强化“科创飞地”功能,推动云浮市内企业与佛山、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的企业共建实验室,建设符合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标准的“科创飞地”,强化“科创飞地”的技术研发、项目孵化、品牌开发等功能,利用“飞地”的研究成果促进园区产业发展。探索发展“反向飞地经济”,佛山、云浮两地形成合力,加快在佛山乃至广州、深圳等珠三角核心城市创建“反向飞地”步伐,全力争取大湾区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和发展要素集聚,努力开辟“孵化在珠三角、转化在云浮”的产业招商、产业培育及科研人才引进的新路径。探索实施“人才飞地”,加强与大湾区科研单位的合作,探索在不改变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人才和行业领军人物常驻云浮。
付升华:以“反向飞地”建设促进产业有序转移
建设反向飞地,探索“飞地经济”模式,是当前广东“百千万工程”下促进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建设的“反向飞地”共有112个,粤东粤西粤北12市均已在珠三角城市建立“反向飞地”。
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佛山成为茂名、云浮的主要“飞入地”。据相关统计,近两年来,茂名、云浮两市先后在佛山设立了茂名高州·佛山三水产业合作园、茂南·罗定(禅城)协同创新中心、云浮云安(佛山南海)绿色建材应用研发中心、云浮市云城区(高明)特色产业产品展示中心等多个反向飞地。伴随着“反向飞地”建设的快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飞出地”和“飞入地”联动性不够强,资源整合力度不强,尚未形成合力;“反向飞地”以“创新飞地”和展销中心、招商中心为主,模式较为单一;缺乏政策指引,对成本分担、收益分享、适用优惠政策难以把握等。
如何让“反向飞地”飞得久、飞得高,结合江浙等先行地区的发展经验,佛山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加强统筹力度。“反向飞地”想要高飞、久飞,离不开“飞出地”“飞入地”两地政府的协同引导和共同支持。作为“飞入地”,佛山更应主动担当,加强与茂名、云浮之间的合作,强化“飞地”双方的统筹协调,做好跨市区域之间政策的衔接,尽可能推动两地政策在“飞地”叠加适用,充分打造兼具“飞入地”“飞出地”最优市场条件、政策条件、营商环境的“反向飞地”。
二是探索多种发展模式。从全国探索来看,“反向飞地”已形成了“创新飞地”“总部飞地”“消薄飞地”“生态补偿飞地”等多种发展模式,并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结合佛山、茂名、云浮三地发展实际,下一步,应积极争取省级政策的支持,探索“消薄飞地”“生态补偿飞地”等模式,探讨用地、能耗、环保等指标从“飞出地”跨区域调配用于“反向飞地”的可能性,加强三地资源整合力度,有效形成合力。
三是坚持利益共享、合作共赢。构建公平合理、切实可行的利益分成和统计核算机制是激发政府协作动力、减少合作摩擦,促进“反向飞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前提和重要保障。下一步,佛山、茂名、云浮三地应从政策层面,明确“飞地”双方在成本分担、收益分配、运营管理等核心事项上的权利与责任,加快推动“反向飞地”规范有序建设,降低双方谈判成本;同时培育一批“反向飞地”典型,积极探索共建共享新模式。
(文章来源:佛山日报9月3日A06 原文标题: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