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喜:煤油灯下抄字典
煤油灯下抄写《新华字典》的画面,承载着我少年时代的一段青涩记忆。
那是初中开学的第一天,语文老师对大家说:“给同学们推荐一位课外语文老师——《新华字典》,定价0.72元,建议有条件的同学都买一本。”
开学三周了,班里43个同学,只有两个同学买了《新华字典》。
“能把你的字典借给我看看吗?”课间休息的当儿,我走到同学翟建荣面前,提出了这个请求。
“可以,拿去看吧。”当我一页页翻过,眼睛都看直了,有序排列着的每一个汉字,很多都有好几种解释,真是神奇。在无数次借阅同学的字典,又不得已还回去后,我深深体会到“爱不释手”一词的含义。
可我没有勇气向家里提出买字典的要求。当年黄河发大水,秋季的庄稼颗粒无收,一天的工分仅折合9分钱,也就是说,一年365天,村民即使天天泡在农田里,收入也就30多元。我只好与同学协商:每天放学后,我把他的字典带回家,利用晚上的时间抄写。于是,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等父母和年幼的妹妹睡下了,我就点上煤油灯,开始抄字典。
一场夏雨,沟沟坎坎的农舍间遍地流水潺潺,夜幕降临,从农田里传出蛙声一片。对着“嗞嗞”作响的煤油灯,我手中的笔飞快,在本子上留下了一行行清晰工整的字迹。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我竟没有丝毫困乏感。
“七月半八月半,蚊子的嘴快似钻”。这一农谚形象地表达了深秋时节蚊子的厉害。的确,人们即使穿着长袖衣服也抵挡不住蚊子那尖尖的嘴巴。秋夜,为了逃避蚊叮虫咬,我常常披两件衣服。然而,手却无法逃避蚊子的叮咬,一个晚上过去,第二天手背红肿,奇痒难耐。咬咬牙,我就挺过去了。
萧瑟秋风吹过,冬季悄悄来临。老家进入农历九月,河水就开始结冰了。那个冬天,好像特别冷,尤其是夜晚,我握着笔的手,写不到20个字就被冻僵了。搓搓手,放到嘴边哈口气,继续抄写。
夜深人静时,藏匿在土坯缝里的蟋蟀喊累了,哑了声;煤油灯似也疲惫了,灯花忽闪着摇晃个不停。我许是累了,恍恍惚惚中做起了梦:满脸皱纹的邻居王大伯,老眼昏花地盯着我说,侄子啊,不用功学习,几十年后你就成了我这样,连省城都没有去过呢。人生一辈子,窝囊啊……
梦醒,人醒,神更醒,我不敢懈怠,揉揉眼睛,继续认真地抄写。
从盛夏到隆冬,字典一页页翻过,页码越翻越少,而我抄好的纸,一天天在增厚。经过190多个夜晚,我终于在寒假结束前把上百页、收录一万多个汉字的《新华字典》从头到尾抄了一遍。手抄的字典从此成为我珍贵的工具书。
当我怀着欣喜把厚达1600页精心装订的手抄字典捧到只字不识的母亲面前,母亲把我被寒风吹裂的手握在她那粗糙的大手里,先是不停地摩挲,继而,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失声痛哭……
这么多年过去了,至今我也没敢问母亲,当年她痛哭失声的原因。
( 作者单位:广东省纪委监委,曾参加广东省委党校2012第一期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二班、2018级第四期县处一班学习)